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 首页  校友总会  各地校友会  学院校友工作  校友风采  校友刊物  校友捐赠  我要投稿  校友视频  学校首页 
校友风采
 校友风采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校友风采>>正文

系统工程思维让我受益颇多——访西安工程大学“三秦学者”孙润军教授

2011年09月27日 00:00  阅读次数:[]

2011年6月,经过学校推荐,陕西省“三秦学者”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,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,我校孙润军教授成为25位陕西省首批“三秦学者”特聘教授、特聘专家之一,其所从事的学科岗位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。当选“三秦学者”之后,孙润军的各项工作仍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,9月15日,孙润军教授在院士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
孙润军,陕西户县人,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教授,院士基地常务副主任。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,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,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,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,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。在纺织新材料研究领域,孙润军教授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97式军服材料的研究工作,参与的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“多异多重复合化纤长丝织物理论研究及其应用”项目,荣获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“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”项目,荣获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。

记者:1992年您从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后来到学校工作,1996年后师从姚穆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,从此就一直追随在姚穆教授身边,现在您除了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,仍然以姚穆院士秘书的身份协助姚穆院士的工作和生活,您能不能谈谈姚穆院士对您的影响。

孙润军:我和姚老师就像家人一样。从我1992年到纺院工作,就一直和姚老师有接触,后来上了他的硕士和博士,关系就更加密切了。我们现在就是一家人,这些年过年都是在一起过的。做姚老师的秘书,其实院士办公室从来就没有这个岗位,我的编制和岗位都不在院士办,但是这么多年,我给姚老师当秘书已经习惯了,姚老师有哪些要求我都清楚。

姚老师给我的印象,一个是学识渊博,他的学术涉猎很广泛,随时都在学习新的东西,到外地出差,他每次都要从书店邮寄回来很多的书,他真的不愧是一部百科全书。第二个方面,姚老师可以深入实践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,我觉得这是姚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,也是我在学术上一直追求的风格,就是用系统工程思维开展科研工作,从前到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,姚老师对我这方面的影响让我受益颇多。

记者:我感觉您在谈到姚穆院士的时候,语气非常平淡,也许这就是最“一家人”的表达方式,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也许姚穆院士对您的影响,您自己都表达不出来。

孙润军:是的,姚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有的时候真说不出来。

记者:您能具体说说您在科研工作中是怎样用系统工程思维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吗?

孙润军:比如我们搞了近10年的一个课题——计算机自动配棉系统,就是从国棉业的现实出发,提出了棉花性能与纱线性能的关系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等理论课题,通过大量在棉纺企业的实践,最后做到让棉花原料物尽其用,使纱线质量保持稳定,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。为什么会有这个课题,是因为国家为了促进国棉生产的现代化和工业化,研制了HVI(棉花大容量快速测试系统),但是企业不会用,依然是人工鉴定棉花性能和人工配棉,生产出来的纱线质量不稳定。我们就要解决企业如何实现计算机自动配棉的问题。我们下企业,从最初的入库仓储,到预测模型建立,到研制自学习软件系统,到人员培训,基本上是全套的调研和服务。现在我们已经走了十几家企业,今后还会下到更多的企业,用我们的理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,同时也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理论。

姚穆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军港纶——“多异多重复合化纤长丝织物”的研发也是这样,我们不是只研究纺丝,而是打通了整个生产链,从纺丝到检验评价、到织布、到印染、到服装制造和试穿,每个链条出问题都可能要返回去重新进行纺丝的研究,通过上百轮的实验,才拿出了最后的产品。这种系统工程思维指导下的科学研究,是我最大的收获。

记者:但是如果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搞科研,一项课题可能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完成。

孙润军:那没有办法,必须这样。一个产品的研发途径很多,但是怎样协调,怎样做到前后沟通,是非常重要的。做科研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,就像计算机自动配棉的研究,可能还要10年的时间,到最后这个研究能不能获奖对我来说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,切实地为纺织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。

记者:您觉得您和姚穆院士最大的区别在哪里?

孙润军:姚老师是非常勤奋的人,非常细心,做事他习惯事必躬亲。我在这点和他不太一样,我比较推崇在工作中注重团队的建设,把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组织协调起来,大家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。我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,我非常想把学校的一批人组织起来,做成一件事。

记者:您现在的科研主攻方向有哪些?

孙润军:一个是新型材料的研发,一个是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,一个是纺织品的功能评价。

记者:您现在经常到企业去进行技术指导,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办企业,出售自己研发的产品?

孙润军:总是有人来学校找我们,问我们有没有好的产品出售给他们,我说我这里没有商品。在研发方面,我喜欢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东西,而不要过多地考虑市场。市场上的产品其实并不是最新、最好的,而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。我们在科研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太多的需求和成本,所以总是能见到最新的产品,这些时候我就特别兴奋。

记者:您现在给本科生主讲的一门课就是《纺织新产品开发技术》,这门课的设置还是很符合您的科研个性的。

孙润军:是的。我喜欢接触纺织领域新的东西,尤其是现在的产业用纺织品,用途很多。我现在的科研就有新型胶原蛋白复合纤维、玻璃纤维的产业化使用等,这些领域的研究从不熟悉到熟悉,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。最后你的知识能够指导企业的实践,这种思想贩卖的过程是很容易让人满足的。

记者:经过努力,我们学校有了自己的“三秦学者”,您认为陕西省出台“三秦学者”的政策,目的是什么?

孙润军:我觉得,之所以设立“三秦学者”岗位,首先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,第二是为了在本学科的领域中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特点,并取得标志性的成果。我希望学校能成立专门的机构,并保证资金到位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非常希望能把学校的一批人组织起来,做成一件事。

采访中,孙润军教授谈到了很多他对科研工作和生活的感想,我发现他有很鲜明的关中人的个性。关中有走不出去的高原,也有能流出去的江河,关中人的性格是多样的。保守恋家又求新开放,粗犷又细心,实诚又圆通,安于现状又躁动不安,性情耿直,不喜张扬,不爱言利,义气为先,很好相处。他每天乐此不疲地奔忙在学校和企业之间,在日常的工作中找到了自由驰骋的天地,这样的事业模式让他满足,也让他找到继续奋斗的方向。祝愿孙润军教授在自己熟悉的故土上实现他的理想。

关闭

CopyRight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西安工程大学校友网 版权所有

地址:中国·西安·金花南路19号[710048]